查看原文
其他

湖南卫视《可爱的中国》走进三院:“90后导弹雕刻师”贺潇强

由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
芒果TV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
联合出品
湖南都市频道承制
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
特别节目《可爱的中国》第二季
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播出
在10月7日播出的最后一期节目中
讲述了我院“90后”贺潇强的故事
他是我院某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铣工
享有“导弹雕刻师”的美誉
他曾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
他是“全国技术能手”
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他

“90后导弹雕刻师”贺潇强,为国铸“大国长剑”

贺潇强是山西吕梁山里的孩子,在学生时期就拿到了全国数控比赛的一等奖。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某数控中心后,他被技艺高超的刘志凯一眼相中收为徒弟,成为一名数控铣工,和师父一起为导弹加工精密零部件。但在学校已经习惯了数控机床的贺潇强,一进公司却被师父刘志凯要求用最基础的手磨刀具钻头开始训练。刘志凯说:“我希望他从磨刀磨钻头开始,希望他刚来能把心态静下来,磨炼意志。”

爱学习、好钻研的贺潇强没有辜负师父的期待和培养,曾经做报废的零件都会被他细心保存,一有时间他就会拆了又装,装了又拆,在曾经的失误中警醒,重复练习中沉淀自己。工作几年来,贺潇强不但斩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,还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。
三院某数控加工中心接到了某新型导弹的结构件生产任务,这次任务周期非常紧,要比正常周期缩短一倍以上。这是入厂7年的贺潇强,第一次参与如此重大任务。周期缩短一半以上,这意味着按照现在有的进度,即使昼夜加班也无法准时完成。贺潇强提出了一个新想法——重新设置程序,提高机床转速,利用高转速来提高效率。这想法让刘志凯觉得太过冒险,入行三十年,刘志凯参加过数控中心多次重大任务的赶制,面对徒弟提出来的想法,即使认同也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可能出现的风险。


最后经过反复实验,贺潇强把机床主轴转速提高到15000转/每分钟,切削800米左右,减少刀具的吃刀量,用“浅吃快跑”的方式来提高加工效率,还能避免零件在切削中的高温变形。贺潇强与师傅刘志凯还通过增加工序,提高装夹精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,实现轴套基本配合,大大缩短了零件加工周期。鼓励创新,正是“大国铸剑者”们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密钥。


军工精神代代传承,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

新中国成立之初,毛泽东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“两弹一星”的战略部署。1956年,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—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,钱学森任院长,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。从那时开始,一大批立志报国的科技工作者与技术工人投身航天事业,刘志凯的师傅吴书生便是最早那批航天技术工人中的一个。吴书生说:“(手工)一点一点锉(零部件),那时候电脑都没有,就写个工艺,都是拿手写。”

在我国研制导弹之初,所有零件都是靠工人们用手工一刀一刀磨制而成。如今,厂房越来越先进,数控机床代替了双手,但老一辈“艰苦奋斗、铸剑报国”的精神传承没有丢,师爷吴书生将自己当年在车间使用的刀传承给了徒孙贺潇强,希望他将军工人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。


来源/湖南卫视

编辑/陈熙 朱一丹

仿真模拟成为阅兵九大亮点之一,请你检阅!

解读 | 中国航天科工多型导弹武器装备大阅兵受阅 重剑慑战 捍卫和平

揭秘阅兵装备 央视讲述我院导弹研制背后的故事

震撼长卷!阅兵实施模拟仿真系统图鉴

点“在看”

为飞航人打call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